近日,国务院印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通知》。方案犹如春天的一声惊雷,职业教育迎来了改革发展的春天。
近10年来,在政府财政投入的带动下,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但是应该说,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大而不强”的特征明显,与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程度脱节,培养人才的质量不高,导致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具备很多有利条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政策暖风不断;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明显加快,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国际竞争加速,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冲击,各大经济体都在加紧谋划抢占先机和制高点,提出各自的职业教育提升计划。
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是此次改革的一大亮点。应该注意的是,试点指的是职业教育本科而不是传统的普教本科或应用本科,这非常具有开创性。2005年以后,公办职业院校升格本科基本上被限制,一些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民办高职学院却成功升格为本科院校,其升格后还出现了“去职业化”倾向。笔者认为,此次试点应有新使命、新定位,即从实验、示范中总结职教(本、硕、博士)类型的经验和规律,要试出职业教育本科的特色和标准,试出精品。在选取试点(示范)学校时,应特别避免传统的行政性“一刀切”、一阵风,或是行政性指定,应按照申报与专家评审结合,选取有实力、有探索精神的学校开展试点,真正让“升格”成为发展高质量职教的良药。
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也是此次改革的一大亮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是与职业教育类型发展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安排,是职业资格的体现,也是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体现。
办好职业教育,应在保障教育合理投入的同时,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新增教育经费要向职业教育倾斜。近10年来,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不断加大,投入总量已达1.3万多亿元。但是,职业教育经费占总教育经费的比重近年来呈回落态势,从2009年的最高值12.8%下降为2016年的10.4%。因此,与“职业教育类型论”相匹配,重新配置教育经费总格局是当务之急。此外,要改变在职业教育投入中政府单方发力的格局,充分调动市场和社会积极性。经过5至10年左右时间,让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可喜的是,“方案”明确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职业教育,拓宽办学筹资渠道;提出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各级政府应按规定给予适当支持。
来源:中国财经报